我国经济目前趋于平稳态势,整体依然保持下行压力当中,为了缓解这种情况,我国政府于今年开始减税降费,随着时间的推移,目前效果比较明显。
效果有两个,一个是给民生带来直接效应,就是民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,缴纳的税收有所减少,让普通民众能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。就以个税基数上调至5000,使得绝大部分薪资在5000以下的工薪阶层,用于更多的收入来增加消费。这也是我国现在消费一直非常旺盛的重要成因,国庆长假消费再创佳绩,电影票房屡创新高,就是一个例证。
另一个就是会导致各地方财政收入方面出现紧张,这也是中央一再强调的,政府要开始过紧日子,也要保障民生的初衷。从现实的角度来看,我国地方财政刚性支出,是处于有增无减的状态,毕竟不少地方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经济发展,而政府部门、事业单位、非盈利单位组织都需要支付大量工资,刚性需求没有任何改变。
前面刚开始,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很难感知到,而随着地产调控力度加强,地方政府卖地收入,重要财税来源也受到影响。加上减税降费,越到后面,就越发紧张。这也就是最近不少地方政府纷纷下调公共预算收入。
继重庆之后,湖北近期下调了省级财政收入预期目标。9月底召开的湖北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批准2019年省级预算调整报告,将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前由年初预期的可比增长8%下调为增长1.5%左右。其中,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22.9亿元调整为117.9亿元,调减5亿元,主要是减税降费政策对应的法院诉讼费、公民出入境证件费、耕地开垦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,以及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减少。
其实,减税降费带来的减收压力,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不少地方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,毕竟减税降费是一个硬币的两面,能刺激经济增长,量大税就多,但是目前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。这也是各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,从调降财政收入增速目标的地区从市县逐渐扩大到省级,财税部门要求各地“税收收入预算目标与当前经济发展和减税降费形势相一致”
应该说,我国不少地方经济发展依然是靠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,短期靠减税降费很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,面临减收压力就在情理之中,各地经济依然是依靠投资拉动,而不是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。而且地方性城市大多没有人口消费优势,投资拉动越来越乏力,而消费人群却越来越少,税收来源减少,是未来不少地方面临的现实问题。
